在河北秦皇岛举办的阿那亚戏剧节,是国内首个海边戏剧节,由孟京辉、章子怡、陈明昊发起。
今年的阿那亚戏剧节,要从清晨的一根油条说起。
6月22日凌晨4点半,无数烟花在海滩绽放,陈明昊和朱一龙一起将油条下锅,分享给现场的观众。这是陈明昊新作《海边的欧律狄刻》中的一个互动场景,也是本届戏剧节最大的亮点之一。
与往年一样,今年阿那亚到场的明星阵容依旧强大:除了余华、孟京辉、黄磊、郝蕾、陈明昊这些老朋友,还有黄晓明、朱一龙、袁泉、刘涛、陈妍希等人气演员。毫无疑问,明星或名人带来的流量是巨大的。因为这些星光的加持,阿那亚戏剧节频频上榜各大社交平台,宣传效果拉满。
不过,热度背后也是槽点不断。演出结束之后,各种观众的避雷帖纷纷被顶上热门——“没看过哪部戏,演员是要看着手机念台词的。”“戏的中间,竟然还插入了电影预告片?”“日出以外,油条是整部戏最大的诚意。”……
几乎每一年阿那亚戏剧节的受众都大致分为三种,看了好戏意犹未尽的狂热戏迷,感慨不虚此行明年还来;气愤连连大喊退票的踩雷观众,丝毫不给无病呻吟的形式主义留面子;还有不少初次试水的市民游客表示,“看不懂,但大为震撼”。
然而,今年“水土不服”的人似乎特别多。这些负面的声音,主要集中在整个戏剧节几乎没有兼具戏剧张力与思想深度的精品,大部分作品都是形式主义的空洞表达。在不少多次参与阿那亚戏剧节的观众看来,眼下剧目一年比一年抽象,导演一年比一年自我。
不可否认的是,这五年来阿那亚“造节”是成功的。作为创新性的文旅项目,阿那亚戏剧节一直标榜开放性与先锋性,每年以丰富且多元的内容创造了无限吸引力,让明星或者素人一起参与,也给整个演艺市场带来新的表达与思考。
它与乌镇戏剧节,一南一北,各自风生水起。在阿那亚,一半是戏剧,一半则是装置、雕塑、绘画、音乐、诗歌、影像等艺术形式。海边、马场、美术馆、咖啡馆、酒吧,甚至健身房、游泳池等都可以成为演出的场地。艺术的不确定性,让生活与舞台的边界变得模糊,一切皆有可能。
但是,有说服力的作品才是一个戏剧节真正的灵魂,而不只是“精神乌托邦”这样的网红标签。眼下,国内新剧层出不穷,国外剧目快马加鞭赶来。在整个演艺市场“内卷”的当下,观众也变得越来越理性。即便是像阿那亚戏剧节这样垂直细分的受众群体,他们虽然追求情绪价值和文化认同,但也充分考虑剧目的性价比与实际质量。
《海边的欧律狄刻》最后,当红彤彤的太阳在海平面照常升起,导演大喊:“是戏剧值得还是日出好看?!”今年的答案不言而喻。明年夏天,我们期待一部部真正有力量、有价值的好戏,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跨越山海,共赴下一场更盛大的日出。